首页 > 学术科研 > 科研动态

“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表达”专题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3年5月17日,红宝石官方网站hbs16文化研究所举办“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表达”专题学术研讨会,红宝石官方网站hbs16肖峻峰副院长出席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陈涛、北京电影学院讲师张小迪、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张猛、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讲师黄兰花、第52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入围导演张帅、红宝石官方网站hbs16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淑娇、助理研究员张洪亮作主题发言,文化所全体科研人员参加了此次研讨会,黄仲山副所长主持会议。
  张猛博士以《吉加·维尔托夫与他的“城市交响乐”》为题,介绍苏联著名导演维尔托夫的代表作品《持摄影机的人》,通过解读该影片在拍摄内容的选择、素材的顺序设置等方面的特色,分析该影片对都市现代性体验的独特表达。
  张小迪博士基于狭义与广义的港片概念,以《狂飙》为例分析香港江湖影视的流变,从《狂飙》中的香港江湖影视剧史、《狂飙》中的江湖人物、《狂飙》中的港片景观解读该影片与香港江湖影视的传承与借鉴关系。
  张帅导演以《北京地下主流音乐的改变与相关城市群落的迁徙》为题目,结合他在北京青年亚文化领域的多年观察,介绍了北京摇滚乐、电子乐、说唱等类型的地下音乐空间如何从泛地安门一带逐渐分散到郊区和外省市,呈现出空间与群落上的从中心向边缘流变趋势,以此深入思考北京地下文化的生存状况。
  王淑娇副研究员以《<曼哈顿中转站>:城市空间叙事的审美逻辑》为题,从该小说同时性空间场景叙事这一形式特征出发,从20世纪20年代的时代美学诉求、都市生活新的时空特征、现代主义总体性建构三个方面解读该小说城市空间叙事背后的审美逻辑。    
  陈涛副教授借由“风景”的理论范式与视角,探究境况电影的城市影像构成美学。陈涛认为,虽然境况电影强调客观记录的功能,但在城市风景的呈现方面是经由选择和编排的,是摄影师(或导演)主观化经营与建构的产物,而这些非虚构性的影像实践包含着部分“虚构性”和“叙事性”的美学原则和特征,这体现在构图、视角、运动、序列等各个方面。
  黄兰花博士以托马斯·曼的小说《绿蒂在魏玛》为文本,主要探讨流亡中的托马斯·曼如何重述德国民族情感的建立史,从而解构“解放战争”的集体神话,以及托马斯·曼如何处理与歌德个人神话的承接与发展关系。
  张洪亮博士以《<北京的星期天>:“双百”前后的文艺方针与克里斯·马克的北京影像》为题,介绍该影片的拍摄背景,从日常生活的奇观化、怀旧;新旧并存的北京等方面分析该影片的北京叙事模式,并详细阐释了该片遭遇冷遇的多种原因。